关闭

举报

  • 提交
    首页 > 身边的事 > 正文
    购物车
    0

    千年险渎 源远流长

    信息发布者:于坨村网通
    2021-04-22 20:20:22   转载

    千年险渎 源远流长

    来源:县政务公开办公室作者:林芳点击:7 次

        往事越千年。追溯历史,台安境内因群河环绕,平原开阔,物产丰饶,且地处奉天(沈阳)至山海关的交通要道,又有水险可依,自古以来常为兵家必争之地,成为统治者设县设治的重要地点。距今2000多年的西汉时期,今台安域内就有“险渎县”的设治,直至三国时代,延续300多年。新中国成立后,辽宁考古队、辽宁省博物馆和鞍山市联合文物普查队先后在位于台安县城东南11公里,新开河镇孙城子村发掘出土的汉代绳纹砖、古陶瓷和铜币等,均为该地是险渎县城遗址提供了佐证。
        今台安县城于明代始曾用名“八角台”。据史料记载,明清时,此地曾为一片荒芜大平原,每有行人至此,往往迷途,不辨方向,乃于此地高筑—为行旅指示方向的八角形烽火台,故称此地名为“八角台”,并一直延续至台安建县前。八角台遗址在今原台安宾馆后院的高岗处,其台基处至今仍为台安镇城街地面的最高点。
        漫长历史演变而成的辽河下游古镇——八角台,在设治前曾是辽中、镇安、盘山等县之边缘地带,官府施政鞭长莫及,统治薄弱,匪患猖獗,加之“九河下梢、十年九涝”,水患频仍,生灵涂炭。民国19年《台安县志》描述当时水患时说:“当夏秋水涨,防御稍忽则溃堤四出,莫可涯矣,禾稼庐舍,尽付洪涛,为害之烈,非片言所能尽也”。旧县志描述匪患时写道:“清季地方不靖,屡遭匪患,每遇警告,东隔辽河,西隔马厂,相距皆百余里,鞭长莫及,阎闾大苦。”其间,台安百姓迫切要求设治立县,消除水灾,肃清匪患,得以安宁。清末举人刘春    (今桑林镇齐家窝堡人)和地方乡绅任朝武等体恤民情,曾联名向奉天省行政公署提出在八角台设治的呈请。1913年(民国二年),奉天省公署批准了在八角台设治的请求,从辽中、镇安(1914年改为黑山)、海城等县划出部分村屯土地建立新县。因为人们渴望八角台这个地方经过安官立县能得到安宁,于是取八角台的“台”字,安宁的“安”字,定名为“台安”,属奉天省辽沈道管辖,崔国光为台安第一任县知事。

     

    (县史志办供稿)


    打赏捐赠
    0
    !我要举报这篇文章
    声明 本文由村网通注册会员上传并发布,村网通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。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,不代表村网通立场。本文如涉及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,我们将在24小时内予以删除!